前些天和一些人聊到Fubon Angels的韓籍外援「李雅英」,雖然我們各自心中都有自己的主推,但是,多數人在場上看到李雅英應該都會印象深刻。為什麼?正當我們講不出個所以然時,有位球評講出大家會認同的答案:
是啊,啦啦隊就是這麼硬的工作,每一場都數十甚至上百支的鏡頭在拍,一有個閃失,什麼皮膚差、塑膠感、阿姨團的字眼就毫不留情地招呼上來。人家練好她的舞、做好她的表情管理,上了場就是戰鬥狀態,她們拿出了應有的敬業與態度,那麼,球員呢?
咱們這些看球的對底下的球員應該都非常的寬容與厚道,電風扇是打擊低潮啦,守備失誤是上一軍緊張啦…,我覺得現在的本質迷要好好感謝這些啦啦隊女孩,如果不是這些啦啦隊女孩把大家的注意力吸住,進場的觀眾可不會跟你客氣。
有人說「球團只顧啦啦隊而沒把心思放在球員身上」,我會跟你說,啦啦隊一場的出場費是5千到1萬元,一年到頂60場,今天領好領滿,一個啦啦隊女孩最多只能從球團身上獲得60萬元的報酬,通常情況是40萬上下,意思是每個月3萬到4萬之間,啦啦隊就是只給妳這麼多,其餘的請自己努力。相較之下,中職二軍打得再爛的也有保底月薪6萬,比美國小聯盟還高,你就來跟我解釋解釋球團的錢都花在哪邊?
是說那些在網路上靠北一堆的,到底買不買票進場看球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