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東西要不要被加關稅?要加多少關稅?連當地通路商也搞不清楚,要我自己去查HTS統一關稅表。」
美國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徵10%報復性關稅,針對不同地區還追加了20%~145%的差別關稅,這也導致中國、日本和台灣的出口製造業陷入大亂。現在要出口的零組件或是成品,都要先查詢美國的HTS統一關稅表,記得,是美國的HTS統一關稅表,不是國際通用的HS Code統一商品分類系統代碼,有些看來很像,但查錯了就你他媽全部重來。
然而,有些東西雖然不在報復性關稅的表列上,但要依Trade Expansion Act《貿易擴展法》加徵25%關稅。
什麼要稅、加多少稅?這些問題先放一邊,我今天就看到兩個具體案例。台灣廠商,台灣接單、中國製造、泰國和捷克的零件,稅要怎麼算,誰要來算?是我廠商自己填表說了算,代理商自己填表說了算,還是你他媽海關要自己下來算?另一位苦主則是做二手機具的買賣,他要面臨的問題我光用想的就頭大,但他老兄賺錢沒有要分我,我沒打算為他操心。
日本方面,為了應付國內廠商的出口需求,日本貿易振興機構(JETRO)加設了諮詢窗口以解決日本業者的滿頭問號,但是,JETRO自己也說「米政府の発表がわかりにくい」,美國發布的內容很不容易理解,希望日本政府與業者之間保持密切聯繫,這是因應混亂局勢的最佳對策。
台灣方面,出口業者說他們接到的訊息是「政府會去談」,我反問他們,誰?什麼時候?怎麼談?我的問題應該非常具體,我就問,他們知道你的存在嗎?
做生意的別低頭划手機,偶爾把頭抬起來,至少你還能看到是誰把你撞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