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鰻魚飯」大家都吃過,各位吃到的有90%以上都是雄鰻,公的。不是刻意要分公母,而是在養殖環境下,有九成以上都會變成雄性。直到2021年才由日本愛知漁協和共立製藥開發出特定的大豆異黃酮(植物性雌激素)飼料,只要在鰻苗性轉之前使用,就能使池內的鰻苗穩定變成雌鰻。
市面上的鰻魚飯幾乎都是規格250公克重的鰻魚,每年的一月放養,半年後的七月或八月土用丑日(鰻魚節)後捕撈販售。少數的品牌鰻魚會用養殖一年、重達330到500公克的雌鰻,例如愛知縣的鰻魚品牌「葵鰻」。
根據老饕的說法,雄鰻養一年會因太大尾而讓肉質會變硬,只有雌鰻會蓄積脂肪,養得越大,肉不但越大片,鰻魚風味也會上升一個層次。不過,養一年的代價也很高,飼料、電費、人力,尤其是漁民的資金周轉和天候風險等。愛知縣雖然把「葵鰻」當成特有品牌在推廣,但現實條件的不允許,讓「葵鰻」至今知名度還打不開。
▍葵鰻
把「葵鰻」養到500公克的原因有兩個,一是油花與風味,二是一條抵兩條,500克的雌鰻可以抵上兩條250公克的雄鰻肉片。聽起來理由很讚,但因肉片尺寸太大,肉片會溢出飯碗之外,規格太過獨特以至於不符餐飲業使用,導致「葵鰻」一直無法被餐飲業接受。
▍艶鰻
經過養殖追蹤的數據, 250克的規格鰻魚還吃不出公母的區別,但在300克就可以,雌鰻在肉質柔軟度、厚度、油脂含量與風味等各方面都勝過雄鰻。愛知縣一色町的「三河一色雌鰻研究會」就串聯了90家漁場、一色漁協以及2間加工廠,另闢了一個鰻魚品牌「艶鰻」,不用留到500克,以最符合經濟價值的300到330克之間雌鰻來做品牌。
▍共榮共存
有人推出了養殖將近一年的雌鰻,其他多數養半年雄鰻的漁民就會警覺,唉唷,這群死兔崽子是不是要來打壓雄鰻的價格?肉粽戰南北,鰻魚也會戰公母,一個特殊規格的鰻魚品牌亮相,其餘常規品牌的就一同聯手抵制。
傳統業者表面上跟你笑一笑,轉身的放話、小手段可多了個去,直到三河一色雌鰻研究會的理事大石一史以「共榮共存」為訴求,夏季的依舊是養半年的雄鰻,冬季是雄鰻的空窗,在冬季以進口鰻魚為主的時間點,養殖將近一年的國產雌鰻就能完美銜接市場。
愛知縣西尾市一色町是日本鰻魚文化與品牌推動的重鎮,「冬季雌鰻」是一色町近年在推展的鰻魚文化。
(西尾市鰻魚推廣大使-松井珠理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