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一篇受到大家瘋狂轉載的影片,一位農民以流利的口條闡述菜價的低迷,瀏覽人次初估有三十萬以上,由於影響力之大,不但迫使農糧署出面解釋,農委會亦動用行政資源反撲一個菜農,這也讓我們見識到有些人保住官位的決心。
轟動台灣農業圈的雲林菜農。(圖:截自臉書影片)
影片中的農民說到「過年到現在平均菜價10元,好的菜一公斤2.5元」,以下就來看看這是怎麼一回事。
一,菜價均價
「過年到現在平均菜價10元」是一個不精確的講法,但從農曆年後菜價就是一片低迷,以這個農民在影片裡面所提的青江菜為例,從8月9號到8月14號有一波低價期,青江菜平均在西螺的批發價不到10元,之後也是一直維持在13元左右,在823水災之前,整個月的平均價格在13元左右,台北一市的價格則在15.7元,相較往年的同時期,這種菜價只有一個「慘」字。
2018年同時期的青江菜均價。(圖:取自一市)
回顧過去兩年,2016年同時期的青江菜均價為21元,2017年時約為35元,相比之下,今年的13元均價可說是相當平穩的「低迷」,農民的怨氣也隨災損而爆發。
2016年同時期的青江菜均價。(圖:取自一市)
2017年8月青江菜均價。(圖:取自一市)
而在今年8月的低價期,台北一市的個別交易價可以發現,部分屬於品質優的蔬菜低於5元以下甚至是4元的情況,扣除了每公斤2元左右的運費,在產地就是一公斤2到3元之間,這就是「好的菜一公斤2.5元」的由來。
魔鬼就藏在個別交易價裡。
所謂的菜價有兩大類:市場價和產地價,而市場價又分「全場交易價」和「個別交易價」兩種,外人能在網路上查到大盤價,但只有供銷端的農民或合作社等才能看到個別價,農產端的爭議往往是出在這裡。這就像是你和郭台銘兩人平均身價36億美元,但你有36億嗎?可能在夢裡才有。
二,真假農民爭議
該影片中的農民為雲林二崙人,台中師院畢業,曾任代課老師,現為種植青江菜和西瓜的農民,在當地本來就是一個相當活躍的人物。許多農民都受過高等教育,不乏還有留洋歸國者,若是口條流利就懷疑人家是假農民,這也未免太過瞧不起這個行業的人。
根據地方特派的轉述,該影片拍攝的當天,該農民身旁的國民黨縣長候選人在二崙地區拜票,後來應記者之邀而到田間訪問受災農民,這就是該影片的由來。今天,該農民在鏡頭前說明自身遇到的困境,只是因為旁邊站了個在野黨的候選人就被說是政治動員,如果旁邊站的是執政黨的候選人,是不是這就是「勤政愛民、苦民所苦」哩?
原文刊登於自由時報評論網
……
Facebook:一級嘴砲技術士
LINE@: LINE@一級嘴砲技術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