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3月,荷蘭瓦赫寧恩大學(Wageningen UR)有一場針對日本農業從業人員的工作坊,主旨為「師法荷蘭,向荷蘭成功的農業案例學習」,由瓦赫寧恩大學(以下簡稱瓦大)的教授和專家來解說荷蘭農業的強項、政策與未來方向,參訪數間的農業公司並進行小組討論。為期10天,總收費是3,000歐元。
3,000歐元,將近11萬台幣,而且這筆錢還不包括飛往荷蘭的機票錢。這到底是貴還是便宜,就看人怎麼去想。
世界頂尖的農業大學,世界頂尖的教授群,世界頂尖的農業生產現場,另有專業翻譯隨行,貴嗎?扣除前後的移動日,以及一天的市區觀光導覽,這個從日本來的農業參訪團一共要在瓦大待上七天。以下內容由該參訪團的日籍翻譯Mizuki先生授權與提供。
世界第一的農業大學-荷蘭瓦赫寧恩大學。 (本圖經Mizuki先生授權使用)
第一天,荷蘭農業的歷史與發展、農民組織與結構。
俗話說「外行看硬體,內行看軟體」,仰頭讚嘆人家的船堅炮利,也要記得低頭研究人家的典章規範。荷蘭的農業結構、農民組成都和日本不同,下了飛機落了地,第一件事當然就是先弄清楚荷蘭的農業架構。以前的荷蘭是以家庭式農業、小型農戶為主,1960年代隨著歐洲經濟共同體的談判,歐洲各國逐步解除彼此的關稅,荷蘭的農產品不敵南歐更低廉的農產品,自此開始,荷蘭的農民逐漸整併,直到今天這樣的超高效率、以外銷出口為導向的攻擊型農業。
為了求生存,為了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,荷蘭農民在市場化、國際化、集約化這三個面向上投注了很大的心力。不論是從歷史、政策,或是從其他角度來看荷蘭的農業,大概不出「團結」這兩個字,提升附加價值、提升收益、降低成本,以企業經營的態度來管理農業,這是今天荷蘭農業能夠輝煌的原因。
「因為競爭所以團結,因為團結更能競爭」這是荷蘭強盛的原因。
第二天,訪場,產官學連攜探討
上午,團員前往園藝設施參訪,了解人家的經營模式和思考邏輯。下午回到室內,由講師來解說荷蘭的產業鏈,以及荷蘭的產業、政府、學界,三者之間如何協同作業?還有在物流、零售、國際市場、企業韌性與風險管理等主題上,算是含金量相當高的一天。
前往園藝設施參訪,了解人家的經營模式和思考邏輯。(本圖經Mizuki先生授權使用)
第三天,荷蘭與歐盟的農業政策及教育
荷蘭自古經商四百餘年,對於荷蘭人而言,農業便是產業的一環,當用經濟的角度來權量農業的發展。荷蘭的農業部門原先為「農業及漁業部」,成立於1935年,該部在2010年併入經濟部底下,2018年改名為「農業、自然及食品品質部」又從經濟部裡拉出來成為一個獨立部門。
在農業的教育上,荷蘭以AKIS(Agricultural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Systems)為概念,讓教育、研究、諮詢、農民與政府之間緊密連結。讓受過教育的學生能直接進入職場,用研究來促進生產效率,簡單來說,荷蘭不允許有「為了研究而研究,研究成果出了實驗室就是廢紙」的情況。教育就是培訓,研究就是要能賺錢,非常徹底的產業路線。
第四天,日本農業政策的思考與種薯農場的參訪
上午是針對農業政策,尤其在補貼措施,由專家分析荷蘭、歐盟和日本的差異。若以農家所得來分析,日本的農家所得有5成是來自各項補貼,歐盟則只有2成。該補貼在哪邊?什麼形式的補貼?藉由不同的實例來刺激大家的想法。
下午參訪了兩間馬鈴薯的種薯農場,一大(300公頃)一小(50公頃),大的是外銷為主,小的則是供應國內市場,不同的規模,有著不一樣的經營和定位。馬鈴薯是荷蘭相當重要的外銷農產品,若以國別區分,荷蘭還是全世界出口馬鈴薯金額最高的國家。受到歐美與俄羅斯之間的制裁和禁運影響,荷蘭將馬鈴薯的重心放在種薯上,掌握種源,為荷蘭賺進源源不絕的外匯。
教育就是培訓,研究就是要能賺錢。(本圖經Mizuki先生授權使用)
第五天,經商之道
荷蘭經商四百餘年,從中也摸索出一套做生意的模式。上午利用半天的時間,由專家來評析荷蘭企業人才的培訓,荷蘭人認為,唯有依循合理的計算與邏輯,才能夠產生可預期的結果,並避免意外的發生率。例如風險的評估、金流的管理、停損的時機與方式、什麼情況下該找什麼樣的人合作等,這邊不是在教你做生意,而是在告訴你生意要做成必須具備哪些基本條件。
下午,都市型農業發展模式的參訪。荷蘭的農業很有趣,真正投入生產的只有8成,另有2成是屬於新創和育成的計畫,例如都市型農業的發展目標有兩項,一是讓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產生連結,二是提升附加價值。這一團參訪的利用咖啡渣堆肥養菇的農場,廠方人員在腳踏車可及的範圍內回收咖啡渣,經過一定的處理後做成菇包養菇,在腳踏車可及的範圍內販售洋菇,一套可循環式的農業生產模式。
第六天,黑科技與大數據
這一天的重點是溫室栽培的理論基礎、環控型設施的介紹,自動控制系統的簡介,以及真正的智慧型農業的運用,例如無人機的感測,青花菜、小黃瓜、彩色甜椒的自動採收機器人,病蟲害傳感器等。這些黑科技的開發者也在場,算是很難得可以面對面交流的機會。
當晚則是團員與留學生的餐敘,日本和荷蘭之間曾有一段時間是免簽證入境工作,有不少日本人便利用這個方式前往荷蘭發展,瓦大內有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,日本籍還算少數,最多的應該是中國籍的留學生。
第七天,結業式。團員們整理思緒,好好想想日荷之間的差異,評估自己想做什麼、能做什麼,更重要的是回國就要動手去落實。
智慧型農業必須能夠落實在生產現場。(本圖經Mizuki先生授權使用)
根據團員的轉述,瓦赫寧恩大學經常有短期的產業進修和講座,例如2.5天期的農業食品相關企業考察、2天期的利用3D影像進行生鮮食品的品管、1天期蔬果採收後處理AI系統運用交流等。說白了,瓦大就如同彈藥庫,源源不斷提供業者彈藥和新式武器,業者只要回饋一個東西:「錢」,知識可不是免費,是要付費的。
原文刊登於自由時報評論網
……
Facebook:一級嘴砲技術士
LINE@: LINE@一級嘴砲技術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