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你各位看到的不叫輕軌,那個是路面電車。」
日本的路面電車(ro men den sya)發展歷史非常的早,從1895年的京都開始。熊本的路面電車也有一百年的歷史,從1924年至今已經101年。我之所以堅持這個叫路面電車,除了它的名字就是路面電車之外,它的概念其實是以前的台中BRT、公車專用道,路面電車看到紅燈其實是要停下來的,它的路權和一般車輛一樣,只是型態不同而已。
日本有路面電車的地區共有16個,從北到南依序是札幌、函館、宇都宮、東京、富山、豐橋、福井、京都、大阪、岡山、廣島、高知、愛媛、長崎、熊本、鹿兒島。規模有大有小,很多地區的車型也從單節的逐步更新至雙節式的車體,不過,雙節常常會是三節,中間那節較短,因為有90度過彎的需求。
路面電車的票價很便宜,例如熊本的一段票就是200日圓(六月起票價調整)而已,多段的話請自行參考GoogleMap的導引和計算。路面電車有幾個特性,台灣朋友要嘗鮮之前請先留意:
🚊 1、大件行李有限制,尤其是登機箱。
路面電車內部空間就是一般的公車,只有少數的座椅和扶手拉環,連上方的置物空間都沒有,那是給當地人通勤用,不是給你機場接送旅客用,你有其他更好的選擇。真不得已,不用拖一咖大箱子上去人擠人。
🚊 2、最高時速只有40公里。
由於它的設計是城市裡的特殊軌道車輛,路面電車法定速限就是時速40公里,加上路口也要停紅綠燈,路面電車就是慢悠慢悠地跑過去,趕時間的請不要選擇路面電車。上車後也不要去催司機「幹你娘我在趕時間,你他媽能不能開快一點」,真的要催也不是不行,請記得,你一定要說你是中國來的,不要跟台灣掛上關係。
🚊 3、人又多又擠,而且是常態。
我還是那句話,這是人家的通勤交通工具,人很多是常態,要舒適的記得自己去搭公車或是叫計程車。
喔對了,這一團的好朋友跟我說,他們出了國之後才知道台灣奧客滿地都是,像是在唐吉軻德和店員大小聲、在拉麵店目洨點錯菜在那跟店員魯洨等等。
我說,恭喜,這代表你們出來都有學到東西,我們看到一堆台灣奧客,我們要避免成為那些奧客,面對那些奧客,我們要向周邊的日本友人解釋:「那些都是中國來的」。
㊙️「那些都是中國來的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