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老爺別這樣,夫人會看見」的劇碼正在中國、美國、俄羅斯和日本之間上演。
上個月,俄羅斯總統普丁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蒙古會面,中俄蒙三國對於修建「西伯利亞之力2號」的天然氣輸送管線達成了共識,這是一筆高達1000億美金的超大規模建設,也是成了各國勢力互相拿捏的談判籌碼。
有鑑於烏克蘭戰場的膠著,俄羅斯確實需要更多的資金籌措管道,缺乏能源的東亞國家就是很好的方向,但是,俄羅斯知道這事急不得。
對中國來說,這條管線也沒有立即要動工的急迫性,中國知道這是可以拿來對美國談判的籌碼之一。陸上的天然氣管確實比海運便利且安全,但一方面除了要顧忌美國的藉機生事,一方面也是避免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。此外,「西伯利亞之力2號」的輸氣量高達每年500億立方公尺,這麼大的量光憑中國也很難硬吞。
既然大到含不下,就給了旁邊的日本介入的機會。
日本三菱和俄羅斯「薩哈林2號」的液化天然氣管線合約即將到期,薩哈林就在北海道的對面,LNG只要三天就能到日本,對日本有極大的保障和吸引力。
不過,如果單獨和俄羅斯簽了合約恐怕會遭來美國把屌甩在你臉上。如何趁著俄羅斯有需求,並趁勢拉中國一起下海「共同承擔」,這將日本接下來要運作的戰略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