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怎麼做工地的身上常常有東西?」瘋人院的法助問了我這問題。法助現齡23,景美黨校的研究所一年級生,我試著從科學和社會學的角度來解釋這件事。
▍工地
工地從無到有,大致上分為六個階段:資金、規劃、執照、開工、完工和驗收。在工地裡面的,有整地、測量、基礎、結構、鷹架、吊掛、水電、管線、泥做、粉刷、裝潢等技術性的工作。上面說的這些,你認為哪一個比較重要?
我的答案是,都不重要。不論你是建商、營造還是下包,最重要的只有一件事:收款。
▍收款
如果你以為收放款就是合約簽完就照著走,時間到就可以準時領到錢,那只代表你他媽沒出過社會。
今天要是大家都照著規矩走,也不會出門泡茶身上都要帶東西。這些東西不是要幹什麼非法勾當,這些東西只是要確保你的履約能力。
只要做過業務、採購等職務,或是自己就是自營商的應該都有體會,很多甲方的手頭其實都很緊,時間到了也不會主動履約,對單據挑毛病,能拖延一個月就是一個月,也常有上包賴帳、捲款逃逸的奇怪現象。
工做完了,要領錢時找不到人,你要下包或是工班怎麼辦?發律師函,走法院民事庭?你是在開什麼玩笑?
▍現實世界的經濟學
「經濟學其實就是12個字,通有運無,買低賣高,還有最重要的:成功收帳。」這是當年在陽明山上,校長林彩梅在國貿系的通識教育時講過的話。以前聽完是哈哈大笑,出了社會後那可真是笑不出來。
如果大家都按合約走,做工地的也不會那麼多社會人士;如果大家都照規矩來,出門請款也不用帶一些奇怪的文具。嗯,如果。
事情的背後總有成因。在你眼中「奇怪的問題」,也許在另一群人看來,那其實是「問題的解方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