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網站頁籤

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

天下》等著颱風來驗收

  蘇迪勒颱風過後,中南部的農業縣市受損嚴重,尤其是陸上的農業和近海養殖漁業,不管是雲林還是嘉義,很多老一輩的農民都說著同樣的話:打從民國75年的韋恩颱風後,就再也沒有看過這麼恐怖的風。



  強風所帶來的強力蒸散作用讓農作物沒死也剩半條命,但受傷最重的,是雲嘉地區那些貸款來興建農業溫室的農民,這些人,絕大多數都是年輕人,剛投入且損益還沒打平的創業者。

  不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政府,近年來不斷以各種優惠來鼓勵年輕人回鄉投入農業,也提出補助方案讓這些人投入較新式的「設施農業」,以鋼骨、防蟲網和遮雨棚建構而成,可拿來從事蔬果和花卉生產的農業溫室,這類型的溫室(不包括環控型溫室)造價從每分地40萬到130萬不等。

  許多民眾以為農業是一項低門檻的產業,其實不然,除非家裡祖先庇蔭,上一代有留下農地給你,否則想種田還真找不到地方讓你下手。更何況,任何一項產業想在今天這種競爭的環境裡獲利,都知道要資本投入與技術升級,農業也是一樣。

  農業溫室相較於露天栽培,除了可以降低氣候變動所帶來的損失,讓農民不再看天吃飯,更重要的是能提升農作物的品質,創造出較好的售價,延長採收期限,改善農民的經濟收入。

  但由於法規和制度面沒有跟上,溫室搭建並沒有一定的範本或數據可以依循,這也導致廠商良莠不齊,有許多鐵工跟著搭建幾棟後就跳出來自己接案興建,或是有樣學樣,看到別人怎麼蓋就跟著怎麼蓋。工程品質粗糙,結構力學的忽視,孰優孰劣,經過蘇迪勒颱風的「總驗收」後全部現形。

  許多剛回鄉的青年農民選擇使用,多半是貸款了兩、三百萬搭建農業溫室,如果加上土地購買的費用,費用還要更高。也因為溫室建造的工法和規範不全,這群青年農民當中就有些人成了犧牲品,錢還沒有入口袋,生財器具就被颱風摧毀。

  有一個來自外縣市的青農,來這裡租地蓋溫室,不到兩年就被颱風吹垮,上百萬的貸款只償還了一小部分。我問他接下來要怎麼辦,他只冷冷地說:「把這些鋼骨、錏管當成廢五金賣一賣,貸款的事就另外找工作吧」,其他的我就沒有過問,但是我知道,他大概不會再回來從事農業,而且在今天的環境下,這筆貸款會壓著他很長的一段時間。而這只是這場颱風中受到重傷的其中一位。

  政府是把年輕人找回農村,政府也祭出了許多優惠方案協助年輕人投入農業生產,但卻沒有建構起完善的制度與環境,讓許多滿懷希望與熱忱的青年歸農陷入泥沼。正如同只給他們盔甲與刀劍,卻要他們去面對機槍與大砲一樣魯莽!

  經過了一場颱風,看著這些年輕人滿懷期待而歸來,卻背負著巨額的貸款而離開。我們年輕,但不該是砲灰,也請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農業政策的擬定和推展上,多一些務實,少一點廣告,別讓不健全的制度,扼殺了台灣年輕人的才氣與夢想。


本文投稿於獨立評論@天下:等著颱風來驗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