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網站頁籤

2016年5月25日 星期三

蹲坐寶山而不自知

  種田後接觸到許多所謂正科班,也就是是農藝系、園藝系的在校生,這之中有些人覺得未來的路迷迷茫茫,特別是應屆畢業生,好像什麼都能做,又好像什麼都不能做,不知道該往哪邊發展才好。但由於本人務農一向不太正經,也沒什麼成就,所以也不方便多說什麼,不如就來講個以前的故事。


  運動傷害防護員,Athletic  Trainer,簡稱AT,就是各位看棒球轉播,球員受傷時第一個衝上場去就處理傷勢的那一個。

  物理治療師,Physical Therapy,簡稱PT,各位可以在各醫院的復健中心或是復健診所看到這些人的身影。

  這兩種職業在工作上有很大的一部分是重疊,而且防護員在台灣的法律上是處在灰色地帶,防護員去摸物理治療儀器時基本上是抵觸醫療法規的行為。

  此時就有人就問了:要讀就讀PT就好,AT就沒用了啦?

  聽起來有道理,10年前在長庚系統的強力運作下,還真的叫PT隨著體育競技隊伍移動,結果不到三個月,球團就把AT叫了回來。

  原因很簡單,因為PT根本無法應付第一線各種情況,從食營、訓練、伸展、按摩、貼紮、急救,甚至到夜店圍毆ABC、把爛醉的球員扛回來等等,工作性質和復健中心截然不同。

  也由於PT不知道體育賽事的狀況,以至於出狀況時雞同鴨講,也無法在第一時間有效處理情況,因此也被球團請了回去。

  經過這件事之後,AT們和PT們的定位就很清楚,AT在前,PT在後,兩者不是競爭,而是合作的關係。AT在前面擋怪,PT在後面補刀和補血,如此一來,團隊才能發揮最大效率,球員也才能獲得最大支援與保障。

  AT(運動傷害防護員)和PT(物理治療師)在某些方面看起來是一樣,例如肌內效貼布的使用,例如在電療、水療機的使用,以及在傷勢復健和追蹤方面。但是這兩個職業本質上就是不一樣。

  如果說PT是100%的物理治療,那麼AT就是30%的物理治療,加上70%體育專業,互司其職,各有發揮。就像是一顆蛋料理,全熟的有全熟的市場,半熟的有半熟的市場,各有各的利基。

  回到正題,農藝和園藝的能做什麼?在本人的角度來看,各位朋友可以做很多很多的發揮,你們和我這個半路出家的不同,你們有很好的學識基礎,不論是在種植、運輸、採後處理、加工、物流或是行銷,若是要留在業內發展,你們在先天上就有優勢,就看你們能不能把它發揮出來而已。

  很多人總是看到遠方的迷茫,卻沒發現,自己就蹲坐在一座寶山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