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年的農業進修裡,最熱門的應該就是「行銷」類講座。以前追求多媒體影音,大家田裡忙完還要去上影像編修;隔個兩年網路購物興起,大家又忙著去理解電子商務。最近則流行故事行銷,咱們農委會的官員起了個頭,說了一個倉儲業者偽裝成菜蟲的故事,希望大家傳唱接力、流芳百世。田裡的生產已經不是很穩定,又鼓吹眾人學東學西,搞得第一線的農民非常焦慮。
台灣的網路普及大概是在2000年之後的事,電腦從工具變成家電,網路線從銅纜變成光纖,消費型態也從郵購變成網購。緊接著智慧型手機問世,大家從實體店面轉向行動消費,網路商城、臉書社團、LINE群組、自媒體,消費型態在短短二十年間不斷地進化,大家都還沒弄清楚眼前的,下一個就緊接著出現。面對這樣的時代洪流,我們應該抱持著什麼樣的態度?
我想,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「承認以前學的東西都沒有用」。
因為在工具和介面都不斷地變化的今天,沒有人能夠明確地告訴你「行銷」是怎麼一回事?到底要怎麼行銷才會賺錢?就算請來了第一線的業者傳授心法,往往沒多久之後他們自己也遇到了問題。例如一間做生鮮物流、一間是冰品加工,兩位經營者都是商業類雜誌的常客,兩邊卻在去年皆因資金周轉問題而趴下。
上述兩位經營者的演講我都有到場,看著人家的意氣風發,實在是農業圈少數的榜樣,但起落如此快速,大家都一片茫然。我們業者不斷進修就只求跟上時代的腳步,到頭來卻發現,以往傳統教育的老師台上講、學生台下聽的方式根本沒用,這個時代的「學習」並沒有教科書,也沒有固定的套路與答案。就算我們非常積極,利用農閒的晚上、週末時間到處聽講,也只能獲得片段、不確定的知識。
以往的學習、以他人為榜樣,說的是效法他人的優點和專長,你做什麼,我跟著做什麼。例如以前家裡的長輩總會告誡你,要多學學隔壁家的誰誰誰,人家放學回家後花了多少時間在讀書,一旦你跟著照做,你的成績會有那誰誰誰的好嗎?別鬧了,這是不可能的事,大家都是過來人。今日社會所說的學習,真正要學的他人的「觀點」,要問的是人家「為什麼」要這麼做,而不是只看人家做了什麼,盡可能全面性地理解他人的想法與條件,以他人的案例來思考自己的處境。這個時代所說的學習,是把他人當成一盞燈,照亮自己前方的道路,而不是讓自己成為那盞燈。
正當眾人都往右跑,此時往左走也可能是正確的選擇。
我認識的幾位農漁牧業的優秀經營者當中,有幾位就是不理會外界的流行,也不去營造自己的媒體光環,他們只專心於自己的產業分工。
例如一位種瓜的朋友,在大家流行打造個人品牌的時候,他專心把農產品的良率提高,改善作業環境,減輕僱工們的勞力負擔,他追求的是自己生產端的效率提升,他的工作就是把品管做好,至於行銷什麼的,那就交給專業的銷售業者去負責。對他來說,較高的良率會帶來生產成本的下降,嚴格的品管也讓自己具有更多的議價空間,就算進入了電子商務時代,他這樣的農民一樣可以做好自己的生意、打造自己的金字招牌,他並不用自己去成為水果商,在自己不熟悉的戰場與其他人競爭。身為一個優秀的生產者,網路來了,只會給你更多的曝光與合作機會。
比起專業分工,另一種形式就是塑造自有品牌,從生產到銷售全包的新形態分工,不管是哪一種,兩個方式都有人能夠做的很不錯。至於你說哪一種才對?我認為兩邊都對,這個時代裡並沒有什麼是必然的對或錯。有些人能享受極高的媒體光環,有些人則在角落穩健地做生意,把自身的專精發揮至極,讓一家人衣食無虞,這又有什麼對錯可言?不論是大刀、小刀、菜刀、柴刀、美工刀還是手術刀,身為刀具,首求的就鋒利,其次才是用在各種不同的場域。
(中國知名的飲料店,有著水果界的星巴克之稱號的「喜茶」。)
在今天這個時代裡,產業內的問題也不會再有標準答案,整個社會正在快速變化,而這個變化的方式也一直在變化,我們能做的就是捨棄成見,對於新的事物保持開放的態度。像我是做設施草本切花的,我會去向蝴蝶蘭業者學習農場的管理,向畜牧業的學習生意經,向做冰箱的學習冷鏈技術,向醫生學習簡報的技巧,跟賣飲料的學習鮮果的供銷,在今天腳步如此快速的商業環境裡,一旦我們的認知越來越多元,也許我們就不再那麼迷茫。
原文刊登於自由時報評論網
……
Facebook:一級嘴砲技術士
LINE@: LINE@一級嘴砲技術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