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他媽才不要跟公司的人去賞花和喝酒。」
以團體行動著稱的日本,現在的年輕人也對職場上那種虛偽又黏不拉基的人際關係感到厭惡。
日本的學制和台灣不同,日本的三月是畢業季,四月開始公司為了迎新,經常會以賞花的名義把員工帶去櫻花樹下開喝。只是,這類中老年人視為理所當然的活動,現在的日本年輕人早就感到厭煩。就算是上司邀約,新進員工會先問「是強制性的嗎」?不是的話就會有各種理由推辭。
這類社會現象背後可以歸納出兩大原因:
一、年輕人喝酒的習慣越來越少。
不是不能喝,而是選擇不喝,頂多跟你檸檬沙瓦、水蜜桃HighBall,但已經不會清酒、燒酒跟你乾杯乾到茫。在疫情封鎖三年後,年輕人不喝酒的已經是普遍的現象。
二、不想去處理上司的盧洨、發酒瘋。
日本的職場文化本來就很壓抑,上班時已經夠不愉快,新來的年輕人更不想去聽到上司喝酒後的垃圾話。「你們知道嗎?去年的新人真是爛透了!」「喝啦!幹!把這乾完才有資格來我們公司!」老一輩以為的透過喝酒加深情感的交流,在現在的年輕人看來,那只是把負面情緒丟到其他人身上,自以為真誠,實際是非常不堪。
但也不是每間公司都那麼白目,一些風氣較為開明的公司在團康活動就會採「自由參加」制,且以無酒精的餐會、賞花烤肉來取代以往的喝到發酒瘋。而且在社群網路時代,公司如果有「強制性的業務外聚會」反而有損企業形象。
真正的「歡迎」並不是有酒或沒酒,真正的歡迎是站在對方立場思考、尊重個人選擇,讓新人能夠在自在、無壓力的氣氛裡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