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網站頁籤

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

賣米是兩件事。賣是一件,米是另一件。

根據日本的官方數據,日本的米價已經來到歷史新高,超市的5公斤包裝米從2024年4月的2,088円,一路飆升至2025年4月的4,220円。意即一年內白米從每公斤新台幣94.1元漲到190.2元,整整翻了一倍。不只貴,而且零售據點還貼上「每戶限買一包」的勸導公告。


「你們台灣的米有沒有想要賣過來?」

三週前曾有日本友人跟我提及這事,當時我們都以為漲價的問題應該到了尾聲,沒想到並沒有,還一路往上漲。前天,日本友人再度跟我提及此事,我跟他說,雖然日本白米不足、台灣白米過剩,但台米要進日本並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
『賣米,這是兩件事。賣是一件事,米是一件事。』

台灣白米礙於生產成本考量,賣得出去的只有台南11號這個品種,因為便宜。各位不用懷疑,價格是做生意的第一優先排序,沒有之一。

撇開採購量、關稅配額這些複雜的變因,單純地以超市的牌價來做參考基準,台南11號每公斤48元,美國玫瑰米每公斤57元,這裡都是新台幣計價。這9元的價差就是台灣米的競爭優勢,而且新米和舊米混一混,利潤就更有空間。

混米?

嘿嘿,這裡就是充滿藝術性的地方。去年,台灣農政單位在某次白米外銷的協調會裡提到,獎勵外銷白米的基準要從鮮度6.8提高至7.0,此話出口立即引來在場糧商的抨擊,糧商說「政府把標準提高會讓他們活不下去」、「鮮度6.8的外國人吃了也沒說什麼」,諸如此類。

鮮度是什麼概念?

「鮮度」是近年學界對白米新鮮程度的判定方式,用的是BTB-MR檢驗(稻米酸鹼值檢驗法)來判定米的好壞。我提供幾個簡單的數據供大家參考,剛收割的新鮮白米鮮度是7.4,在大桶內冷藏儲存一年的白米鮮度是7.0,室溫放一年的鮮度是6.6,室溫放兩年的可以到6.2。

你說不對,什麼東西會在室溫放一兩年?嗯,這裡有很多不好說。

你再回頭看,為什麼有人堅持政府補助外銷的基準要維持6.8,而不是品質更優良的7.0?你品,你細品。

賣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如果賣米容易,台灣的糧商也不會鬧到澳洲提醒自家的消費者「台灣白米有異味,請消費者慎選」。

稻米產業的奇奇怪怪從來都沒少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