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下雜誌出了一篇專題「披著美日外衣的中國酒:百威、Bar如何奪走台啤市場」,內文提到中國製造的百威(Budweiser)和麒麟(Kirin)啤酒不斷侵蝕台灣啤酒、海尼根等台灣製造的啤酒市場,迫使台啤和海尼根必須聯手,逼著財政部對中國啤酒課徵反傾銷稅。
▍中國來的啤酒
沒錯,你各位市面上看到的百威不是美國來的,麒麟也不是日本來的,都是中國來的,Made in CHINA。
原因在專題內文有不少分析,原文我放留言處,我只挑「現在年輕人比較傾向淡爽口味,百威和麒麟剛好打中這一塊市場」出來講,這我很有感觸。
▍台啤特有的苦尾
我身邊的朋友都知道我在台灣不喝酒,特別是台灣啤酒,那個苦味我實在不知道那是在三洨。
大學時代我一直無法理解,為什麼這種有特殊臭味的東西一堆人可以喝得很高興,直到我大三跟著球隊的賢拜第一次去了日本,我在東京巨蛋第一次喝到日本啤酒「惠比壽」,那時我才知道日本啤酒可以沒有苦味。
回台灣後,每次在聚餐時提到這話題,我常收到的回應是「啤酒本來就這樣子,你喝不慣是你不懂」「台灣人就是要喝這種台灣啤酒」,日子久了我也懶得回嘴。這麼會喝你就盡量喝,我沒興趣,我也沒打算委屈自己,要喝我出國在喝。
▍時間是個放大器
時間線一拉長,覺得啤酒就是該有個苦味的本土啤酒,市占率在10年內從69%掉到48%,台南海安路的熱炒店整條街都從海尼根改成了百威,本土酒廠產能少一半,妥妥的夕陽產業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