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網站頁籤

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

從對立到共進,日本農業的「總力戰」時代

(一級嘴砲技術士編譯)

「IoT農業,那沒有用啦」、「做什麼大數據,那是浪費錢而已啦」,常常聽到很多農民有這種抱怨。但是,如果是「不管做什麼都沒有用」這種心態,那不如早早轉行別幹了。

在日本,已經有來自產、官、學三界所組成的團體將朝著IoT農業的方向去挑戰,由農匠ナビ(東京)、横田農場(茨城)、フクハラファーム(滋賀)、AGL(熊本)、ぶった農産(石川)等組織發起,成員包括主力農家、農機業者、研究機構、農協和相關廠商,這些人將致力於降低稻米的生產成本,還有研究更有效率的生產模式。經過2015年的操練,這個組織已將稻米生產成本節省了40%。

生產的精進和成本的降低,這都是要從「現場」去觀察,找出問題並著手改善,唯有一項一項去優化生產的每一個環節,那才能叫做產業的升級。這是這四個組織的代表,農匠ナビ的仏田利弘所說的一段話。



這些環節包括Yanmar的農機監測系統,功能包括GPS紀錄、稻穀收穫量偵測,還有故障損壞後的技術支援。富士通的「Akisai」系統,蒐集各項數據以供日後調整的參考;Sorimachi公司的「facefarm生産履歴」軟體,負責記錄田間的作業時間、燃料的消耗量;還有積水化工所開發的自動灌溉管理系統,自動化給水與相關紀錄。運用這些設備和技術,遠端控制和流程簡化,確實地達到增產和省力化的目的。

不過,除了新式工具的運用之外,仏田利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觀察和溝通,一是與這些工具的開發廠商保持密切聯繫,確保這些工具可以符合生產現場的需求,損壞的可以立即修復,有問題的也能在最短時間內改善。二是觀察旗下的農家,改善的農機工作動線、紀錄各種生產數據,提供給九州大學分析,從中找出最佳的生產管理數據。

除了民間業者和學界的結合,日本農協(JA)也宣布投入AI的導入事業,透過AI技術、大數據的來優化各項生產和經營事業。JA的這項決定也讓很多人嚇了一跳,畢竟這是一個食古不化、逢改革必反對的僵化組織,或許,JA認清了日本農業現況的窘迫,以及產業升級的迫切性,對於這一波的新式科技導入風潮,JA居然也跟上了腳步。

從對立到共進

在日本,農協和主力農家常常是水火不容的對立角色,一邊是擁有龐大資源卻不作為,一邊是憑藉著先進科技運用殺出自己的路,在日本這種假掰又保守的氛圍之下,主力農家常常被農協當成異類而排擠。倘若今天農協願意與主力農家合作,肯定可以造福更多的農民吧。

對於農匠ナビ的大數據蒐集與分析,農協的加入將能擴大使用者的數量與範圍,數據越完整,分析出來的資料肯定越能符合需求。而且,如果使用這些IoT系統可以提升農家的收入,那麼使用者也會變多,預料也將誘使更多的廠商加入軟硬體的改良與開發,促使日本的農業不斷進步。

日本的農戶結構近年來也走向兩極化,領先集團正如由農匠ナビ、横田農場、フクハラファーム、AGL、ぶった農産這種組織,他們自己生產,自己販售,不用依靠農協,不領取補助款也能經營的有聲有色;另一端,則是必須依靠農協才有辦法生存的農戶。

由於性質的差異和體制的成見,讓這雙方越走越遠,倘若今天農協願意放下那一點都值錢的「面子」,放下身段與領先集團合作,透過這些「先行者」來拉拔更多的農民,當日本的農業進入了「總體戰」的時代,也才有辦法在未來的全球競爭中生存下去。

(一級嘴砲技術士編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