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學家都告訴我們「地球暖化」,每年夏季的氣溫都不斷地升高。但是,近四年的寒冬又讓大家困惑,不是說好地球暖化,怎麼冬季又長又冷呢?
因為極地渦流(Polar Vortex)的結構被破壞,北極圈的冷空氣無法被穩定地固定在北極圈,這團冷空氣就會開始流動、南下,造成歐亞地區的冬季開始面臨低溫和暴雪的情況。此情況又稱「北極震盪」。
就像本文附圖,左邊是強盛的極地渦流,因為結構穩定,能把冷空氣穩定鎖在北極圈附近。右邊則是近年的極地渦流,因為南邊的熱空氣變強,尤其是海面附近,海水溫度升高讓對流變強,南邊的熱空氣就開始往上推擠極地渦流,極地渦流被推離了北極圈,甚至開始變形,冷空氣往南移動,造成歐美和亞洲各地冬季的低溫和大雪。
根據新的研究成果,專家們同聲表示「人類在持續應對暖化的同時,也必須同時為夏季的酷暑與冬季的嚴寒與降雪做準備。」
上述內容出自2021年《Science》期刊,我看完的心得就是:這不就是乳搖嗎?
以前的極地渦流就像是被內衣穩定的ㄋㄋ,不論移動站立或平躺,它就是可以穩定在那;但地球的暖化讓內衣消失了,ㄋㄋ會隨著步態而晃動,平躺時也會隨著重力流向兩邊。啊!流體力學啊,這我學過,我大二時被當得亂七八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