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你在OOOO為什麼沒多久就離職?」前些天接到一位好友的電話,劈頭就問了這麼一句。我想了一下,我說,我猜你一定也遇到了些什麼問題。
.
看似好好的一份工作,但有些人就是可以做沒多久就選擇走人,原因當然方方面面,我也一直在找答案。剛才看到一篇好玩的文章,作者是一橋大學商學院的楠木建特任教授,我跟好友說,我把文章給你,有什麼心得咱倆後續再聊。
與20年前相比,日本的就業人口流動率明顯提高。我認為這代表市場機能正逐步健全,而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。我這裡並不是說換工作就是好、流動率高就是好,我認為好的就業市場,應該是每個人都有選擇工作的權利。
全盛時期的日本走的是「終身雇用」制,畢業離校後就能進到一家公司,然後一路做到退休,途中轉職的情況非常少,跳槽挖角也不常見。聽起來很棒,但在我看來,這對員工來說根本是「地獄」。剛出社會,在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就要你綁死在一家公司,這是很不健康的情況。
◤ 公司不是大家庭
「公司就是一個大家庭」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,當然啦,如果組織內部氣氛和悅,工作效率自然提升。只不過,真實的公司和員工關係是一個等價交換,公司提供必要的資源,員工產出相對應的成果。公司不是為你的人生著想,是為了讓你能為公司創造更好的產值。公司是營利導向型的組織,不是為了變成家庭、同樂會一樣的團體,那是很不健康的思維。
◤ 新人流動率高
「新進員工來沒多久就離職」的情況通常有兩種,一是單純的不行,覺得工作辛苦或不適合,往其他就業市場去找尋機會。另一就是公司本身有問題,招聘的時候沒有正確傳達工作的實際情況,人家進來後才發現落差甚大。公司在招聘時不應該過度美化,好的、不好的在一開始就要和人家講清楚。
◤ 企業面試不是找最優秀,而是找最合適的人
以往企業都是以「優劣」在挑人,我認為應該改以「喜好」作為判斷的要點。人才的配對其實是喜好的問題,企業該挑的是「與我們合拍」而非「學經歷優秀」的人選。若把企業的風格、喜好隱藏,反而容易讓員工早期離職。
今天的企業招人時經常在「技能」上著墨,例如問面試者「你TOEIC考幾分」,850分叫好,350叫差。但最剛出社會的新鮮人,應該問他是否喜歡英文?有些要找的是「專案管理」,但這個是很大的項目,我們該問的是,你做過哪些項目?喜歡哪一項?經過多次的交叉問答,企業就能對面試者有更具象化的了解,進而判斷他適合什麼工作。
◤ 提高薪資是誘因,但還必須找到動機
很多人都說提高薪水就能找到好的人選,但在我看來這是兩件事。把人才放對位置,自然而產出好的成果,在他擅長的領域他會獲得成就感,這就是進步的動力。例如「要升官必須要會生成式AI」與「讓生成式AI提高工作成效」兩種人,後者的產出更值得讓我們期待。
◤ 人力資源就跟股票投資一樣
企業對於員工不是只有給錢,而是要提供成長機會。人力資源是一項投資,針對「未來的」價值提供資金或機會。就像買股票一樣,你並不是因為現在業績才買,而是看好它的漲勢,是吧?同樣的道理,對人的投資,就是基於對未來的期待,企業願不願意讓他們承擔能成長的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