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是樂天啦啦隊體驗營的總驗收,在四到六局的局間一三壘兩側共有40位新人登台。陣容龐大,放眼望去全是啦啦隊女孩。現場的朋友看到這一幕覺得如何?
我先說說我的感觸。我看完這40位體驗營素人的臨場表現,我更加佩服現任的主力啦啦隊。
40位素人,那很明顯就是素人,那個緊張全部寫在臉上,看著她們,我想起當年進球隊當實習防護員的第一場比賽。
▍我第一次站上投手丘
當年在天母球場,新人報到第一件事就是在比賽前被叫上投手丘。對,開賽前,投手丘。當著內野七千人觀眾的面,高喊我是誰、請多指教。當年,別說高喊,光是站在投手丘我都覺得很吃力。
我打球時站不上去的地方,結果在防護員時期踩了上去。
這是指導老師對我們新人的「信心教育」,我們的工作包括現場的緊急醫療處理,除了本職學能,你必須吃過見過,面對各種狀況才不會動搖。
你今天受傷,你敢給一個手在抖的醫護人員處理嗎?
手要不會抖,這需要很長的技能培訓與信心建立。而信心的建立,這是台灣教育最欠缺的東西。
▍「專業」的養成從來不是一件簡單事
對啦啦隊女孩而言,從素人到專業的分水嶺,不只是舞蹈熟練度或表情管理,而是能在上千、上萬的觀眾前,毫無畏懼地進入角色。如同我們對專業人士的要求,真正成熟的標誌,不在於完成工作流程,而是在面臨壓力下,依舊穩定與自信。
看完新秀,再回頭看看現役的主力啦啦隊,也許你更能夠理解「專業」二字的不容易。專業,那是一遍又一遍的現場磨練、一層又一層的信心堆疊,這個過程,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