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網站頁籤

2020年10月21日 星期三

(新聞稿) 全國首例  雲林縣與商總簽訂MOU 共同投入國產豬肉食安溯源系統

為解決民眾對於進口瘦肉精豬肉之食安疑慮,雲林縣身為全台灣最大的養豬縣市,縣長張麗善今(21)日與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區塊鏈應用及發展研究所(以下簡稱區塊鏈研究所)簽訂合作備忘錄,率全國之先,量身打造台灣的『國產豬肉專屬肉品溯源系統』,未來消費者選購來自雲林的肉品時,不僅能買的安心,吃的放心,並運用最新的科技來提升雲林優質肉品的競爭力。

2020年9月30日 星期三

(新聞稿)搶攻百億冷鏈風口 雲林縣成立食材供應鏈支援小組

  在後疫情時代,民眾消費習慣有了明顯的改變,除了新鮮更要方便與快速,各類食品的電子商務成交量不斷攀升;在餐飲需求上,國人對於農漁牧等生鮮食材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,帶動了一波冷鏈倉儲與物流配送的需求。為協助本土農漁牧及加工業者的升級,台灣雲林農產物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今(30)日宣布與永聯物流開發公司簽約,正式進駐「物流共和國台北冷鏈園區」,同時與雲林縣政府共同成立「雲林食材供應鏈支援小組」加速招商業務,提供更適切的冷鏈物流服務,促進相關產業整合與協作。

2020年9月6日 星期日

酪農Girl-松本七海

「養牛最重要的一件事,那就是心中要有愛。」

松本七海,1998年次,神奈川人,神奈川縣立相原高校畜產科學系畢業,在2018年成為神奈川平塚市片倉牧場的正式員工。松本當上了2019年8月號的《DairyMan》月刊,此後就成了酪農界的知名人物。

2020年8月17日 星期一

厄瓜多&台灣,白蝦到底有沒有問題?

白蝦的事情是每年中秋節之前都會吵一波的話題,今年則是因為館長賣蝦,引爆了一波館粉和韓粉的大戰。從新聞報導和相關版面的留言彙整,我歸列出下面四項問題要釐清:

1)厄瓜多白蝦是否冰很久?

2)厄瓜多白蝦有沒有病毒的問題?

3)台灣的白蝦有沒有用藥的問題?

4)品規的問題。

2020年5月14日 星期四

「基地台」值多少?

最近,彰化和美鎮柑井里的基地台事件受到全國矚目,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休誇怪怪。之前在擔任民代助理期間,肥宅我本人曾處理過幾個基地台的案件,今天就由肥宅我本人來解個籤。

2020年5月11日 星期一

新冠肺炎期間,日本農漁產品消費型態變化

因為肺炎,消費型態開始有些改變,一旦問起改變了些什麼,又沒人能說得出所以然。既然如此,就拿社會結構和台灣類似的日本來當指標,參考一下人家的觀察。以下是日本公益財團法人流通經濟研究所「新冠肺炎疫情期間,消費者的商品需求」研究。

- 總結

(1) 「冷凍」、「保存期限較長」、「料理簡易」這三類商品的購買意願大幅增加。
(2) 年輕人偏好「大容量包裝的商品」和「便當、熟食」,老年人則偏好「小包裝的商品」。
(3) 隨著下廚的頻次增加,相關的商品需求也隨之增加。

2019年10月19日 星期六

日本一的地方創生案例「川場村道之驛」

「川場村道之驛」是日本地方創生的典範案例,這裡距離東京都心地區150公里、海拔530公尺,總人口3300人的小山村,卻吸引每年200萬人次的遊客到訪,全村上下創造一年20億日圓的營業額。川場村的成功案例吸引了許多學者、實業家和政治人物的到訪,眾人捧著龐大的顧問費用來這裡,希望川場村的經驗能夠複製到其他地方。川場村從1975年一路走到今天,以「務實」的態度與作為,讓這偏遠的山村成為觀光勝地,若是以他們為比較基準,你會發現台灣的「農村再生」、「地方創生」就只是打假球的惡質文化。


2019年10月14日 星期一

脫衣舞界的寶塚:淺草Rockza

「你知道寶塚吧?淺草Rockza(浅草ロック座)就是脫衣舞界的寶塚。」

在一次聊天中,日本友人向我說了這麼一段話。我對「脫衣舞」的印象不外乎是穿著薄紗或亮片內衣,在音樂和台下觀眾的吆喝聲中漸漸衣不蔽體,不論是台灣還是歐美,脫衣舞的表演型態不外乎如此。直到前陣子,日本友人推薦我到東京的淺草Rockza,用自己的感官去見識見識,兼具性感及高雅,日本第一的脫衣舞秀。

2019年7月12日 星期五

韓國瑜的灰犀牛

「灰犀牛」是一個經濟、金融的術語,意思是指危機就在眼前,有人發現,也提出警告,但眾人不是無動於衷,就是裝作沒看到。

就像是農委會的1450網軍案,拿公家的錢,外包給民間公司,專門用來帶風向和選舉吵架,這原本就是不合常規的行為,下屬已經提出質疑,當主委的則當作沒聽到,最終被人踢爆,「1450」成了最新的網軍代名詞。

2019年6月20日 星期四

備份/農傳媒巴拉刈專題討論

(以下圖文來自當年採訪人員的聲明)

黃世澤/下架新聞與誰跟你編輯部

最近巴拉刈的討論再起,想到之前在農傳媒工作時,同事們寫了好幾篇報導與分析,結果今天從以前同事的臉書上才注意到農傳媒下架了部分相關新聞,而留在架上的文章,有些作者與攝影者被改成「編輯部」。

前同事已經利用網路工具找回文章,一方面是備份,也證明真有其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