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網站頁籤

2016年6月18日 星期六

自由》日本農業脫亞入歐之路

  去超市挑選蔬果的標準時,包裝上的標示總是令人眼花撩亂,有的寫產地,有的附農藥檢驗報告,更多的是一堆另人眼花撩亂的標章。例如被玩殘的「吉園圃」,也有特定縣市自己貼上去的,但是貼了一堆,台灣的食品安全好像也沒有改善多少。

  事實上,針對超市或餐廳的農產品,各個先進國家的市場和通路業通常也只看兩個標示:GAP和HACCP,這是一個世界共同的認證標準。

  HACCP,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,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,主要是冷凍、高溫高壓作業等加工食品業者的安全認證制度。

  GAP,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,也就是所謂的良好農業規範,包含農藥使用、土壤和水分等環境清潔,還有工作人員的穿著等,這是一套農產品安全生產的準則。今天隨著全球化的影響,GAP制度也已成了跨國貿易的基本門檻。

  GAP制度源自於1970年代的聯合國,當時只是在規範農藥的合理使用。日後,隨著民眾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,1997年時,當年的歐洲從非洲進口了大量的農產品,為了保障消費者和規範貿易制度,歐洲的通路業者們一同創設了「EUREP G.A.P」,這也是「GLOBAL G.A.P」的前身。

  「EUREP G.A.P」在2007年的時候正式改名為「GLOBAL G.A.P」,也就是今天的全球良好農業規範,目前共有124個國家導入使用,算是名副其實的國際規範。許多國家的進出口也是以此為基準,「GLOBAL G.A.P」成了農特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門票,達不到的就很難混下去。

  日本在2000年時開始引入「GLOBAL G.A.P」,但因為審查文件必須以英文為主,且審查費用單一次就要20到40萬日円不等的費用,至今日本國內也只有340件認證數。

  況且,日本國內還有許多自己的玩法,例如「地理的表示保護制度」、「有機JAS制度」等,加上日本人對日本國產品抱持著高度的信心,日本國內這項制度的普及有相當的難度。

  但是,隨著貿易自由化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影響,日本自己也知道農產品必須走出國門才能殺出一條生路,因此農林水產省也訂定了目標,要在2020年將農產品外銷總額衝上1兆日円以上。若由農協和各廠商近年積極在東南亞、北美和歐洲市場的擴張,不難發現這已經是傾國家之力發動的總體戰,為了生存,我們北邊的好朋友可以卯起來在拼命。



  另外,2012年的倫敦奧運,選手村和會場周邊的餐飲業者都被規範必須使用GAP認證的食材,而4年後馬上就是東京奧運了,日本政府為了確保農產品的安全無虞,也積極地在研擬各種食品安全認證和農戶的輔導辦法。

  例如,將英文的「GLOBAL G.A.P」文件改寫成日文版的「JGAP Advance」,也就是將現有的JGAP(日本良好農業規範)做一個升級版,今年9月開始實施,並由農林水產省補貼部分費用,將單一次審查費用降低到10萬日円,一步一步扶持日本的生產者升級,以利未來取得國際認證。

  長年以來,日本農業靠著「地產地銷」而生存至今,但今天的全球化潮流中,日本農業已經朝著「地產外商」在轉型中,不單是為了生存,更是要讓日本的農業再壯大。

  近年來不只日本,東協各國也走上了GAP認證這條路,倘若台灣農產品想要擺脫中國市場的依賴走入國際市場,引入世界公認的生產標準是必然的腳步,而且速度也要加快。


原文刊載於自由時報評論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