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網站頁籤

2016年6月11日 星期六

自由》「荷蘭」到底好在哪?

  在農業領域中,對特別是設施園藝領域,像是蘭花、草本切花、茄科作物類別的從業業者們而言,一提到「荷蘭」大多會肅然起敬。

  和台灣相比,荷蘭的緯度高,年均溫低,日照不足,許多農地都在海平面以下而不利耕作,但又為什麼荷蘭的農產品外銷產值高達900億美金,而台灣卻連15億美金都很勉強?

  說到底,就是拜最先端的農業科技,也就是環境控制型設施(台灣簡稱為環控溫室)所賜,透過氣密型的溫室,精密控管溫度、濕度、二氧化碳濃度,日照不足的部分則是透過特殊燈具進行補光,讓荷蘭的彩色甜椒、番茄、洋桔梗等農作物可以在穩定的環境下生產,達到一整年都可以提供品質穩定,產能穩定的農產品。

  此外,荷蘭的自動化產線更是一絕,讓農場的員工操作更為容易、省力,降低勞力的消耗,也減少人為錯誤的發生,更重要的是,荷蘭是靠著自動化設備來降低高昂的人事成本支出。

  就以蝴蝶蘭為例。荷蘭的平均工資是台灣的6倍,但是靠著自動化設備的使用,1個工人可以管理3公頃的蝴蝶蘭溫室,若是在台灣,必須靠10名工人才能管理同樣面積的蝴蝶蘭溫室。一來一往,到底是哪一個的人事成本比較低?

  除了硬體的凶悍之外,政策面的完備和支援也是關鍵,例如農業保險、農業投顧、荷蘭合作銀行,或是熱電連產的區域型電力網絡,許多荷蘭的農場不只賣農產品,更可以販售多餘的電力給鄰近的城鎮。

  環控溫室、自動化設備、完善的制度,正如同我們台南的粽子,花生、豬肉和香菇,缺一不可,否則肉粽就不是肉粽,不過就是用荷葉包裹著的水煮油飯而已。
但就像肉粽一樣,終究有人不喜歡這一味。

  正當業界興起荷蘭溫室熱潮時,近日卻有台灣的大學教授以「全世界只剩下台灣人笨到去買荷蘭設備」理由跳出來踩剎車,全世界真的只剩台灣嗎?

  2000年左右,韓國大舉購買荷蘭溫室,政府以能源政策扶持園藝設施的發展,今天韓國的彩色甜椒在日本國內市場已經達到90%以上的市占率。如今,韓國正準備以相同的策略進攻日本的番茄市場,這也是逼使日本政府和業者在2014年開始大規模引入荷蘭設施和設備。

  中國也不落人後,中國農業科學院在2013年與荷蘭廠商簽訂技術合作,並在天津、山東、上海等地成了大型的溫室基地,同時也從各地選拔出農業的精英,讓荷蘭技師訓練他們來使用這些先端的設施與設備。

  何只中國、日本、韓國,在越南和馬來西亞都已經有荷蘭農企業的進駐。全世界,並不是只有台灣人笨到會去買荷蘭設備。

  比起這位大學教授「全世界只剩下台灣人笨到去買荷蘭設備」的言論,筆者更擔憂台灣農業高等教育的師資素質,如果我們的學界與產業是如此脫軌,那麼我們真該為台灣農業的未來捏把冷汗。

原文刊載於自由時報評論網